“原本以為‘個轉企’要跑好幾個部門,沒想到在專窗交一套材料,不到半天就拿到新執照,還保留了原來的字號,太省心了!”東海縣一家水晶商行的經營者肖軍的一聲感慨,道出無數經營主體的共同心聲。
這背后是我市近年來扎實推進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改革的生動實踐——以群眾滿意、企業便利為核心,推動政務服務網“一網”、政務服務中心“一門”和12345熱線“一線”深度融合,讓辦事效率與服務溫度雙向提升。
截至目前,我市納入省級平臺統計的“一件事”辦件量累計已達153.8萬件,今年以來辦件量超過56萬件,其中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20個事項辦結率更是躋身全省前三。
用一張藍圖破除流程壁壘
任何改革行穩致遠,都離不開系統性制度支撐。我市從頂層設計入手,為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搭建起堅實框架。市政府牽頭出臺整體方案,細化政務服務多渠道建設、數字賦能、提質增效等5個方面的14項具體措施,明確部門職責與推進時序,為改革繪制出清晰的“施工圖”。
在此基礎上,各牽頭部門嚴格遵循“減環節、減材料、減時限”原則,針對國家部署的“一件事”事項,制定50個市級實施方案和29個辦事指南,進一步明確申請條件、申請材料、辦理時限、責任分工等要素。“我們統一規范‘一件事’辦理標準,避免群眾和企業在不同部門間來回奔波,從制度層面打破辦事壁壘。”市數據局副局長張名志介紹。
更具特色的是,我市進一步探索“一領域一方案”特色改革路徑。我市聚焦海洋電商特色產業,圍繞海鮮育苗、養殖、捕撈、銷售全鏈條,整合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核發、漁業船舶登記等十余個事項,通過流程再造將辦理環節從39個壓減至4個,跑動次數從8次減至1次。這一創新做法不僅大幅提升產業服務效率,還成功入選中國信息協會“2024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”。
雙輪驅動打通服務“快車道”
“現在辦營業執照不用跑大廳,在‘蘇服辦’APP提交材料,審核通過直接郵寄到家,太方便了!”東海縣水晶商戶李女士的體驗,是我市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便捷性的真實寫照。
線上,江蘇政務服務網連云港旗艦店上線百余個“一件事一次辦”服務套餐,覆蓋企業經營、個人生活等多個領域。“蘇服辦”APP整合新生兒出生、教育入學等9個高頻“一件事”應用,為企業群眾提供線上政策咨詢、辦事指南、辦理服務。我市還將省級部門統建的尊老金申報等“一件事”移動端應用接入“我的連云港”APP,進一步方便群眾使用。
線下,全市按“事項集中、業務趨同”原則推進窗口整合,市縣兩級共設置173個“一件事”服務專窗,提供“一件事一次辦”“一類事一站辦”服務。建立12345熱線“民聲接聽員進大廳”機制,開展“我陪群眾走流程”活動,讓工作人員直面群眾需求,現場解決難題。
這種“雙輪驅動”在特色產業中成效顯著。東海縣打造水晶珠寶跨境電商“一件事”服務體系,線下設服務中心配自助證照打印機,線上建跨境辦事平臺,將工商注冊、報關、退稅等事項整合,環節、材料、時間均壓縮60%以上。該模式已幫助50多家電商完成跨境注冊、200余戶搭建跨境網絡,帶動3萬多人就業。
以精準服務紓解群眾愁盼
“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始終是解決群眾‘急難愁盼’。”我市始終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衡量標準,從高頻場景、特殊群體需求入手推出系列精準服務舉措,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。
在市政公用服務領域,搭建聯合報裝系統,將水電氣視訊等業務整合為“一件事”,實現“一次登記、一表申請、一窗受理、一同踏勘、一次審批、一并施工、一同驗收”的“七個一”辦理模式。其中,聯合踏勘和聯合編制方案環節分別縮短至3個和7個工作日,申請受理和同步開通環節1個工作日即可完成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161個項目通過該系統實施市政公用聯合報裝,“一件事”系統聯合報裝率達100%。
在“個轉企”服務中,多地打通跨部門數據壁壘,允許企業保留原字號、信用代碼及成立時間。東海縣已有95家個體工商戶通過直接變更實現“無縫升級”,海州區還為“名特優新”個體工商戶開辟“綠色通道”。
針對不同群體,我市還推出個性化服務:全市對暫時經營困難企業實行歇業備案制度,一張表格即可暫停經營、保留資格。市開發區診所備案通過信息共享、告知承諾制將材料從10份減至7份,時限從2天縮至1天。企業開辦領域,東海縣免費發放開辦大禮包1858套、刻制公章3716枚,減少成本9.3萬元,辦事速度提高85%。
始終緊扣企業發展需求與群眾生活期待,我市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改革持續發力,讓省心辦、便捷辦成為政務服務新常態。下一步,我市將以“一件事”改革為抓手,以高效協同為路徑,以破解難題為導向,以群眾滿意為目的,從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到“高效辦成一類事、每件事”,進一步細化優化強化,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