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限公司的“基于數字化與智能化融合的下一代速度傳感器智能工廠”內,機械臂精準抓取零件、電子屏實時顯示生產數據,一件件傳感器在全智能化流水線上有序成型。“以前一條生產線需要15名工人,現在靠智能設備1人就能操作,生產效率大幅提升,車間年產量增長約11%。”工廠生產主管楊彥龍指著忙碌的生產線介紹,這是海州區制造業“智改數轉網聯”成果的生動縮影。
近年來,海州區將“智改數轉網聯”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,通過培育智能工廠、強化政策扶持、完善基礎服務,構建起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,多項指標居全市首位。
智能工廠樹標桿 提質增效成果顯著
以先進級智能工廠培育為抓手,海州區推動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、數字化轉型、網絡化聯接“三大行動”,智能制造水平持續躍升。截至目前,全區累計建成智能工廠2家、先進級智能工廠8家、省級智能車間10家、市級智能車間19個,獲評省首臺(套)重大裝備23個,數量均列全市第一。
大陸汽車電子的智能工廠便是典型代表。“我們工廠的智能設備聯網率、國產化率都是100%,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,全流程都能實時管控。”產線工長打開生產管理系統,屏幕上清晰顯示著各環節能耗、合格率等數據。得益于智能化改造,工廠總能耗降低15.22%,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9%,今年還獲評“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”。
同樣享受到智能改造紅利的還有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。其“紡織染整裝備全流程數智協同智能工廠”引入穩定高效的互聯網平臺后,生產效率提升40.3%。“以前設備出問題靠工人逐個排查,現在系統能提前預警,維修響應快很多。”車間相關負責人董辦表示,智能車間顯著提升了企業在高端紡機市場的競爭力。
政策資金雙發力 推動產業深度融合
圍繞“359”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目標,海州區先后出臺《海州區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》《海州區支持智能算力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》等文件,以“真金白銀”鼓勵企業“智改數轉網聯”,支持企業“上云”“用云”。
“政府不僅給我們送來了政策解讀,還幫我們申請了100萬元的‘智改數轉’補貼(智能工廠獎補),大大減輕了改造壓力!”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旭介紹,依托政策支持,企業打造的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已實現從設計、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,成功獲評“省工業互聯網平臺”。
政策紅利加速釋放,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。全區累計培育星級上云企業116家,其中五星上云7家、四星上云17家、三星上云92家;連云港高新區也成功入選2023年度省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特色產業基地名單。為精準服務企業,海州區還組建了“智改數轉”專家團隊,截至目前,已開展專題輔導10余場,規上企業診斷全覆蓋,幫助杰瑞電子解決了數據打通、設備聯網等難題,并推進7家企業申報省五星級上云企業。
基建服務同步完善 筑牢數字發展底座
在推動企業轉型的同時,海州區同步完善基礎設施與服務支撐體系,為“智改數轉網聯”提供堅實保障。
“現在車間里5G信號滿格,設備數據傳輸一點不卡頓,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!”日出東方企業張旭說。近年來,海州區聚焦“雙千兆”網絡建設,推進5G、千兆光纖進村入戶,累計建成5G基站3097個,居全市首位;所有鄉鎮、重點園區及重點場所5G網絡全覆蓋,真正實現“村村有5G信號”目標。
服務支撐也持續升級。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安全顧慮,海州區免費為143家規上企業開展工業信息安全診斷,并指導企業搭建防護體系。2024年以來,全區新增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5家(累計7家)、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5家(累計8家)。“有了專業的安全防護,我們在推進生產數據共享時更放心了。”天邦科技企業信息部相關負責人吳立峰說。
下一步,海州區將持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,深化“智改數轉網聯”成效,推動更多企業實現提質增效,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強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