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好“民心路” 奏響“和諧曲”
“以前這條路坑洼不平,一到雨天坑塘積水,現在好了,寬闊的柏油路走著舒坦,心里也敞亮,多虧咱們村的人大代表。”說起灌南縣新安鎮尹湖村張莊線新建的道路,村民陳大爺很有感觸。這條長600多米、寬6米的鎮村道路,不僅架起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“連心橋”,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的生動注腳。
為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,灌南縣新安鎮人大開展了代表問需、問計、問政的“三問”活動,了解群眾需求,向群眾“取經”,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工作,張莊線這條路的蛻變,就源于人大代表一次問需于民的深度調研。
群眾有反映,代表有行動。該鎮人大通過組織代表視察調研,將需要提檔升級的農村道路提交人代會票決通過,使其成為興辦的民生實事項目。近年來,該鎮在道路建設中,先后對劉園線、郝圩園區線、尹湖蝦塘線、新袁線、相蘇線、尹大線等13條30余公里的農村道路實施提檔升級,安裝波形護欄756米,安裝道路標識標牌115個、道口標識標牌320個,新建維修路燈368盞,并對提檔升級的農村道路全面實施綠化、亮化。如今,新安鎮一條條筆直的彩虹路四通八達,道路兩旁綠植掩映、風景宜人。
“真是做夢都不敢想,現在的道路建得這么好,農村發展變化這么大,過去咱們這里到了晚上是漆黑一片,道路坑洼不平,你看現在村里晚上到處燈火通明,柏油路鋪到家門口,不僅出門方便,還可以到村部門前跳廣場舞。”新安鎮相莊村年過6旬的老人相華堂,提起人大代表用心用情為民謀利益解決行路難的事,一下子說了很多。
一路通則百業興,農村道路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性、先導性條件。近年來,該鎮道路交通條件的改善,促進了當地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,科技電子、服裝、物流、木材、食品加工、菌菇生產等企業紛紛落戶,農業走上高標準、綠色化、優質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發展道路。
當地農村道路的變遷,是該鎮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一個縮影。下一步,新安鎮將繼續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,深入傾聽民聲,積極回應群眾關切,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、安全感和獲得感。
掃一掃打開當前頁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