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州構建中醫藥服務“全域網絡”
“剛做完艾灸,這幾天關節明顯舒服多了。”近日,在海州區新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內,68歲的市民王阿姨結束治療后,臉上滿是笑意。近年來,海州區將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視作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“金鑰匙”,以體系化布局、精準化服務為抓手,構建起覆蓋全域、惠及全民的中醫藥服務網絡。
走進浦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,濃郁的藥香撲面而來,陳列架上的中藥材標本,古典風格的裝修,讓人感受到濃濃的“中國風”。浦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永結指著寬敞明亮的診區介紹:“脈診、針灸診室配齊配強,中藥房藥品種類達360余種,患者在這里能享受到‘診斷—治療—康復’全流程中醫藥服務。”
如今在海州區,像這樣功能完善、服務規范的中醫館已實現鄉鎮、街道社區全覆蓋,成為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前沿陣地。“今年我們重點推進基層中醫館升級改造,除了板浦衛生院、花果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沖刺五級中醫館,新東、路南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四級中醫館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,服務環境和診療能力顯著提升。”海州區衛健委中醫科科長馮惠民介紹。
中醫服務內容也不斷推陳出新。針對季節特點,在傳統三伏貼基礎上,延伸推出“伏前預熱貼”“伏后加強貼”,形成“冬病夏治”完整服務鏈條;針對不同人群需求,精準開發“消暑養生套餐”“兒童生長貼”“女性調理方”等個性化服務項目;同時積極探索“中藥熏洗+三伏貼”“貼敷+灸療+內服”等融合特色療法,讓中醫藥服務更精準、更貼心。
“我們家簽約的家庭醫生團隊里有中醫,孩子偶爾積食、感冒,線上咨詢就能拿到調理建議,不用總往醫院跑,太方便了。”家住新海街道的李女士點贊道。目前,海州區的家庭醫生團隊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,同時還遴選了20個家庭醫生工作室作為“中醫醫療延伸點”,推動針灸、推拿等適宜技術進小區、進家庭,把健康服務送到群眾“家門口”。
除了日常健康管理,海州區還積極探索“中醫+文旅”融合路徑,結合桃花節、廟會等地方特色活動,同步開展“中醫文化夜市”,通過中醫義診、文化展示等形式,讓中醫藥融入群眾生活,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
掃一掃打開當前頁


